臺灣巴哈伊團體發展歷程
巴哈伊信仰的全球性願景以及教義,吸引了臺灣各階層人士。臺灣巴哈伊團體正竭盡心力,與朋友及鄰居們合作,共同提昇彼此能力,致力於個人、社區、社會的靈性、知性發展與物質繁榮的進步。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社會建設性蛻變的肇因,是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貢獻者。
巴哈伊信仰的入世觀與實踐為本的服務理念,激勵信徒們力行巴哈歐拉啟示的教義,並運用在生活的現實面上。由於信仰律法所揭櫫的原則,巴哈伊信仰建制有教務機構,但並無神職人員。教友與他人分享信仰的事工,與傳揚一些基本原則:人類一家、男女平等、宗教和科學並行不悖、摒除任何形式的偏見、以及普及教育等等乃是服務之本,賜福之源。
巴哈伊信仰在臺灣已有七十年的歷史。最早的紀錄是1949年有四位巴哈伊旅行傳導者訪問臺灣。1953年10月,聖輔(Hand of the Cause)卡丹(Zikrullah Khádem)先生來訪,期間有三位朋友成為巴哈歐拉的信徒,分別為左利時教授,當時任教於臺灣省立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洪黎明先生,第一位成為巴哈伊信徒的臺灣本地出生人士;以及汪厚仁先生。在1954年10月,原先在上海經商多年的伊朗籍教友蘇洛曼夫婦輾轉抵達臺灣,隨即定居台南,成爲最早到臺灣的第一對巴哈伊拓荒者,之後,並在台南成立第一個地方性的巴哈伊教務機構,即目前財團法人巴哈伊教台南地方分會之前身。終其一生,蘇洛曼夫婦以台灣為家,將生命奉獻於巴哈伊信仰在臺灣的發展,並把這倡導團結的信仰,傳遍臺灣各地。
現今,巴哈伊信徒已遍布整個台灣,依循信仰的使命乃在促進人類世界文明之建立,人類真正的繁榮乃在於靈性與物質並進的繁榮。為此,旨在激發人們對自我靈性生命的覺醒,學習與培養健康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台灣巴哈伊研習機構已在人力資源培訓工作上,努力多年。隨著各地人力資源培訓需求的增加,各地巴哈伊學習中心逐漸成立。地方性活動其中之主要項目為社區建構,致力於這項努力,都由臺灣本地的朋友且無所謂教友之分,所有在社區建構框架內行動的朋友們,其共同理念是建立一個更美好社區,而認同巴哈歐拉對人類未來願景的親朋好友們,其實都是所有共事者們的支撐。巴哈伊教友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巴哈歐拉啟示的原則,邀請周圍的朋友一起學習認知並仰賴聖靈的力量,眾人實際及有系統地參與其社區內的教育與靈性蛻變過程,乃是提升整體社區生活素質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