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我們​

青少年賦能專案
概述

自 19 世紀巴哈伊信仰誕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在巴哈歐拉的教義中發現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更美好世界的願景。許多人從這些教義中汲取了真知灼見例如,關於人類一家、男女平等、消除偏見、科學與宗教並行不悖等等基本原則,並試圖將巴哈伊教義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更進一步,決定加入巴哈伊團體,努力參與行動服務,為實現巴哈歐拉「人類一家」的宏偉願景做出貢獻。

 

巴哈伊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論男女老幼,他們都生活在每一片土地上,屬於每一個民族。巴哈伊信仰以實踐為本的服務理念,激勵信徒們力行巴哈歐拉啟示的教義,並運用在生活的各層面上。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即按照巴哈歐拉的教義為人類服務並完善他們的內心生活。他們所屬的社區是一個學習和行動的社區,這是一個致力於為人類的未來努力並促進團結和減輕人類苦難的社區。

 

巴哈伊信仰的全球性願景以及教義,吸引了臺灣各階層人士。臺灣巴哈伊團體正竭盡心力,與朋友及鄰居們合作,共同提昇彼此能力,致力於個人、社區、社會的靈性、知性發展與物質繁榮的進步。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社會建設性蛻變力量的根源,是建立這個更美好世界的一分子。

臺灣巴哈伊團體歷史

巴哈伊信仰在臺灣已有七十年的歷史。最早的紀錄是1949年有四位巴哈伊旅行傳導者訪問臺灣。1953年10月,聖輔(Hand of the Cause)卡丹(Zikrullah Khádem)先生來訪,期間有三位朋友成為巴哈歐拉的信徒,分別為左利時教授,當時任教於臺灣省立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洪黎明先生,第一位成為巴哈伊信徒的臺灣本地出生人士;以及汪厚仁先生。

在1954年10月,原先在上海經商多年的伊朗籍教友蘇洛曼夫婦輾轉抵達臺灣,隨即定居台南,成爲最早到臺灣的第一對巴哈伊拓荒者,之後,並在台南成立第一個地方性的巴哈伊教務機構,即目前財團法人巴哈伊教台南地方分會之前身。終其一生,蘇洛曼夫婦以台灣為家,將生命奉獻於巴哈伊信仰在臺灣的發展,並把這倡導團結的信仰,傳遍臺灣各地。(保留)​

    現今,巴哈伊團體已遍布整個台灣,遵循著信仰的使命乃在於促進人類世界新文明的建立,人類真正的繁榮乃在於靈性與物質並進的繁榮。為了激發人們對自我靈性生命的覺醒,學習與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及生活態度,台灣巴哈伊研習機構已在人力資源培訓上努力多年。隨著各地人力資源培訓需求的增加,各地巴哈伊學習中心也逐漸成立。

bottom of page